賴清德當選台灣第16任總統,他曾任副總統、台南市長,立委任內連續四屆獲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評鑑立委第一名。2024年5月20日發表了就職演講。
賴清德的故事,是一段充滿堅韌和奮鬥的傳奇。
賴清德出生於1959年嘉義縣民雄鄉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他的父親是個勤勞的農人,靠種植蔬菜和水果為家庭小小入。母親則是一位溫良賢淑的家庭主婦。雖然家境貧困,但父母卻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希望他們將來能夠改變命運。
從小生活在純樸的鄉間,賴清德就體會到艱辛是與生俱來的。每當農作物歉收或天災來臨,全家人就得過著相當拮据的日子。從小和五個兄弟姊妹全靠母親打零工養大,經濟上非常匱乏,但母親從不向娘家開口。
賴清德長大之後,從他阿姨口中聽到關於媽媽年輕時的故事。
賴清德曾經講述說:「我的外祖父是個地主,母親算是好人家的女兒,外祖父將她許配給一個門當戶對的對象。但是,她在洞房夜時逃走,對方報警,因此成為通緝犯。她躲了好幾天,原本很生氣的外祖父看見她如此堅定,只好去跟對方道歉、談賠償。
後來她嫁給父親,結局並沒有像童話故事,從此幸福美滿。父親是個工人,又早逝,她開始過著寡母撫養六個小孩的辛苦日子。
母親和娘家保持很好的關係,母親也常常帶我回去。對外祖父母應該有的禮貌,母親要求自己,也要求我們小孩。但是生活上過得這麼困苦,娘家並不清楚,因為她從不向娘家開口。
母親話很少,從不跟小孩說教,但是賴清德關於人生的價值觀與態度,卻都是從母親身上學到的。」
儘管家裡經濟拮据,賴清德對於學習卻始終懷著一腔熱忱。課餘時間,他總是把手邊能找到的書本通通讀個遍,勤奮好學成為他最寶貴的品格。
在上大學期間,他得盲腸炎,開刀住院需要錢,老師幫忙在學校募款。賴清德將老師交給來的、裝滿錢的信封袋拿回家,母親沒有拆,要賴清德退回去。
母親對她說:「德啊,以後同學各奔東西了,那個錢你沒辦法還。」
環境鍛鍊她成為堅強的母親,但是在她血液裡,其實就藏著不妥協的勇敢性格,即便家庭這種狀況,都不輕易接受幫忙。母親的身教影響了賴清德的處事原則。
對知識的渴望,讓賴清德在校園裡成為模範生,憑著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國立臺灣大學,從這樣一個普通而堅強的農村家庭中成長起來,注定了賴清德謙遜務實、腳踏實地的人生哲學。
畢業後,賴清德並沒有選擇輕鬆的公職工作,而是背起行囊來到偏遠的蘭嶼服務,參與當地道路和航運建設,他以工程師的專業,用實際行動回饋這片土地。這段經歷讓他對偏鄉發展的重要性有了深刻體會。
隨後,賴清德投身政壇,2005年開始擔任嘉義縣長一職,並在2014年成為第一位民選的高雄市長。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貫徹了務實重幹的風格,致力於改善民生和推動地方建設。作為市長期間,他先後完成了高雄捷運線建設、亞洲新灣區開發等重大工程,帶動了城市發展。
2018年,賴清德以嶄新的能量和幹勁,從地方政治登上全國舞台,出任行政院長一職。在這個新的位置上,他面臨更大的挑戰,肩負著領導改革和振興經濟的重任。
從基層工程師到地方民意代表,再到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長官的歷練,彰顯了賴清德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這份韌勁,源自他對家鄉土地的眷戀,也源自他對民生的重視,無論領導多大的政策,他都堅持從基層做起,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服務人民。
這就是賴清德,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人。他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什麼是堅毅務實,他的故事啟迪著我們,唯有腳踏實地、努力奮鬥,才能在人生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跡。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