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在的金字塔(7):亞洲•中國(下)
坐落在寧夏省銀川市西郊的賀蘭山下,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蹟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的西夏王陵建築群,有“東方金字塔”的美譽。與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鞏縣宋陵相當。
在方圓53平方公裡的陵區內,分布著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9座王陵每一座都是一座獨立完整的建築群體,它坐北朝南,呈縱長方形,莊嚴肅穆,高大雄偉。
西夏王陵內現存9座帝陵,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獻陵、顯陵、壽陵、莊陵、康陵,坐北面南,按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次序。左為昭,右為穆;父曰昭,子曰穆)葬制排列,形成東西兩行。有253座陪葬墓。
北端有一處三進院落建築遺址,為陵邑(或宗廟)。東部邊緣有磚瓦窯、石灰窯遺址,為陵區窯坊。
西夏王陵吸收唐宋皇陵之所長,又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構成了中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由闕台、神牆、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台等部分組成。
西夏王陵每座帝陵陵園均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占地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
3號陵園是9座西夏王陵中占地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面積15萬平方米,考古專家認定其為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泰陵”。
*東方金字塔非八角塔基 為中原陵墓所未見
在對3號陵園發掘前,專家都認為“東方金字塔”建築為實心夯土台、八角錐形,上部層層內收呈七級。後來發現陵塔不是八角形的,是圓形塔基,大體直徑有34米左右,塔基上面是七層或五層將來測量後才可見分曉。
底層略高,往上層層收分,是塔式陵台,為夯土實心磚木混合密檐式結構。沒有發現有登臨頂端的任何形狀的階梯、踏步,角闕附近也僅發現大量的磚瓦及脊獸殘片,而未發現明顯的方木支撐結構。由此認定角闕之上應為一種實心的,用磚瓦、脊獸壘砌的高低錯落的塔式建築,而決非可以拾級而上的庭台樓閣。
墓區出現的整個中軸線顯示出西夏陵獨有的特點:墓道正對著獻殿,和獻殿是整個連接起來的,這在頭一次發現。很可能與西夏人的信仰觀念和鬼神崇拜有關。
*西夏史考古首次發現神秘“鳥人”
2000年4月30日,考古隊隊員在對3號陵園的清理髮掘中,在陵園的東北角闕,發現了一尊造型完整的人面鳥身的“鳥人”。經考古專家認定,這是《阿彌陀佛經》中記載的“迦陵頻伽”,漢語譯作妙音鳥,是喜馬拉雅山中的一種鳥,能發妙音,是佛教極樂世界之鳥,它們應是佛教建築上的裝飾物。這是西夏史考古的首次發現。
西夏王陵成為人們了解西夏歷史、探尋西夏文化的一處重要文物區。黃土夯築的西夏王陵,歷經上千年滄桑歲月,加之自然風蝕、人為破壞,雨水沖刷形成的空洞、洪溝有的深達兩米,嚴重威脅著王陵安全,墓遺址進入大面積坍塌危險期。
◎西藏:世界之最大規模金字塔群
岡仁波齊峰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位於西藏自治區普蘭縣境內,它雖不是西藏最高的山峰,但卻很有名氣。岡底斯山脈是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下的瑪旁雍錯被稱作“聖湖”,難道這裡真的存在神奇的金字塔群?
岡仁波齊峰外形確實與金字塔接近。初步結論是,這座金字塔山是自然形成的景觀。即便說這個山峰不是金字塔,那麼它會不會正是金字塔模仿的自然原型?
西藏喇嘛羅桑倫巴書中早已明確記載此事,為亞特蘭提斯文明的遺蹟。昴宿星人書中也敘述此事,讓人更相信現在的確為啟示錄階段,為現世文明人類歷史的分水嶺。
1999年8月至10月,俄羅斯一批科學家在中國西藏探險,探尋傳奇的“上帝之城”時考察發現世界最大的金字塔群,考察組組長穆爾達舍夫聲稱,他們確信在西藏有世界最大的金字塔群,一種嚴格的數學規律將西藏的塔群與埃及金字塔、墨西哥金字塔以及復活節島、索爾茲伯裡史前巨石聯繫在一起。
據報導,俄羅斯科學家指他們發現了100多座金字塔和各種古蹟,它們分布在6714公尺高的岡仁波齊周圍,金字塔形狀各異,規模之大令人驚嘆不已。
2006年5月至6月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先後5期刊登文章說,1999年8月至10月俄羅斯科學家在西藏考察時發現了100多座高度為100米至180米的金字塔。
報導說,仔細觀察西藏金字塔的輪廓,可以清楚看到它們是石頭結構,有凹面和平面,此外,俄羅斯科學家還發現巨大的石頭人體雕塑,因此可以有根據的說,西藏存在著主要由金字塔組成的古老建築群。
不過,卻有人質疑是不是把山當成了金字塔,穆爾達舍夫表示,這正是他們所擔心的,他們把所有的照片、圖片和錄影帶都研究完,他們採取勾畫山輪廓的方法,並在電腦中輸入金字塔和山的圖片,然後將主要輪廓勾畫出來,這樣就可以分辨那個是山,那個是金字塔。
穆爾達舍夫指出,一提到金字塔大家就習慣性想到埃及金字塔的外形,其實金字塔有不同的形狀,墨西哥金字塔和不太有名的埃及左塞金字塔都是階梯式,岡仁波齊峰及其周圍具有水準階梯狀外形的山體都是“階梯式金字塔”,而周圍的自然山峰都沒有這種結構,因此不會將山錯當成金字塔。岡仁波齊峰西南面有一條人工開鑿、通往塔頂的天梯,表面平整的山峰均為帶有三角形側面的金字塔。
“西藏金字塔”究竟有何用途?它們為何外形各異?穆爾達舍夫提出了看法,認為:金字塔的用途暫無法知曉,但它們有可能與時間隧道之間存在著奇特的聯繫。在金字塔的內部存在著多種能量,為了保存和控制能量,先人們單獨建造了各式各樣的金字塔外殼,並將其拼接到了金字塔上。如此聳人聽聞的奇論有何依據?穆爾達舍夫對此隻字未提。
穆爾達舍夫認為是100萬年前掌握史前文明的亞特蘭提斯人修建了這些金字塔。亞特蘭蒂斯人身高3至5米,手指間有像蹼一樣的膜……。
如果這消息屬實,不僅西藏歷史,亞洲的歷史也將被改寫。
(全文完)
markdown
無所不在的金字塔(8):非洲(上)
意文
【正見網2011年07月24日】
蘇丹:麥洛維小金字塔
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北面227公裡處,金色的沙丘中有一片小金字塔,是庫施(kushi)王國的法老們從西元前7世紀至西元前3世紀間建造的。直到19世紀後期才被西方考古學家發現。
據歷史記載,西元前1000年,隨著埃及王國的衰敗,位於尼羅河中部的蘇丹王庫施在西元前712至657年統一尼羅河流域,建立強大的庫施帝國。早期受到埃及軍隊不斷入侵,埃及文明早已傳入。庫施立國後22年,征服埃及,定都孟斐斯,史上稱為埃及第25代王朝。這時,蘇丹和埃及同為庫施帝國,這是在蘇丹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西元前590年,遷都至麥洛維(Merowe),直至西元350年因內訌,終被他國所滅。
在這段1000多年的歷史中,麥洛維一直都是最大的城市,宗教中心、王室所在地以及殯葬舉行地。在城外的兩條沙脊上,同時衍生出224座各個時期的蘇丹小金字塔,這裡也成為蘇丹古王朝庫施的“那帕塔文化”(西元前900年至西元前270年) 和“麥洛維文化”(西元前270年至西元350年)的歷史見證。但到了西元4世紀,麥洛維逐漸衰亡,小金字塔也無從考查了。
埃及金字塔的材質大部分為土磚、玄武岩和花崗石砌成,由於蘇丹這一帶不產花崗岩,蘇丹小金字塔取用就近的砂岩和泥岩經打磨,內部用砂和碎石填充建造而成。
這些低矮而陡峭的金字塔最大的有二、三十米高,塔與塔之間相距很近,有的塔基幾乎相連,它們的形狀和埃及金字塔不一樣,塔身陡直,塔基突出部分有一座拱門及通道。大部分塔前還保留著祠堂,但少有完整的,有的只剩下一圈牆基。這些祠堂的大小高低各異,但規格大致相同,都是仿埃及神廟的對稱長方體建築,中間是大門,兩旁牆上是大幅浮雕。
兩千多年的風霜歲月,使小金字塔表面風化嚴重,部分傾塌,已難見全貌,在一些祠堂的殘基上還能看見用努比亞文字刻的銘文或題記。在西元前200年,麥洛維人已形成自己的努比亞文字與古埃及文相似,明顯受到埃及文的影響。專家雖經50多年的研究,但還只能破解出23個字母符號的語音和名稱,難以破譯其語法和辭彙,因而還無法了解它們的內容。
224座小金字塔,埋葬著庫施王國、那帕塔以及麥洛維時代的歷史。沙漠晝夜溫差大、強風和飛沙幾乎無時不在威脅著這些兩千年高齡的古物,人為的破壞也沒有斷絕。19世紀出現瘋狂掘墓,幾乎所有麥洛維金字塔都被盜掘過。尤其以只為了找黃金的義大利探險家古思博費裡尼(1800-1870)僅在1820年代就瘋狂地刨開了40座小金字塔,最讓蘇丹人痛心。
埃及金字塔
2008年11月11日埃及發現第118座金字塔(推估總數為137座),在這些金字塔中,還是以最為人所熟知的開羅郊區“吉薩金字塔”(Giza Pyramids)最大、保存最完好。它是一個群體的總稱。以三座最大的:胡夫金字塔(Khufu)、卡夫拉金字塔(Khafra)與孟卡拉(Menkaura)金字塔最為人熟知。
紅外成像探測埃及地下17座從未被人發現的金字塔
2011年5月25日報導,近日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一個實驗室運用衛星紅外成像技術,探測到了埃及地下17座從未被人發現的金字塔以及1000多座未被挖掘的墓穴、3000多處古代房屋遺址,堪稱太空考古學的一次重大發現。
報導介紹說,古代埃及人使用泥磚來建造房屋,這種建築材料密度較大,即使是遠在地球700公裡外的衛星,也能偵測到這種不同於其它物質密度的材料。且紅外技術,地球上直徑不到一米的物體也可以精準顯示在熒幕上。
工作人員根據衛星圖挖出一座有3000年歷史的住宅,它的結構輪廓幾乎跟衛星圖顯示的一模一樣,這充分證實了該技術的可靠性。
阿布拉瓦須金字塔
阿布拉瓦須(Abu Rawash)金字塔殘骸是在Lepsius研究中埃及最北的金字塔之一,是埃及第六大金字塔。是法老胡夫的兒子及其繼承者的陵墓,原來的大小約與孟卡拉金字塔相似。
歐洲古羅馬時代時,不幸的,它被當成其它建築的石材來源,被露天開採及毀壞,殘骸僅剩內部堆疊的石路和石堆構成金字塔的核心,鄰近還有一個保存較好的衛星金字塔。
阿布西爾金字塔群
阿布西爾(Abusir)共有57座金字塔,在第四王朝、第五王朝期間曾被用作王室墓地,在阿布西爾可觀察出第五王朝的金字塔的建築品質、技術明顯的不及第四王朝,修造的材料也是當地低品質的石灰岩。
所有在阿布西爾的金字塔皆建造為階梯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內弗爾卡拉金字塔(Pyramid of Neferirkare Kakai),它原先建成時為高約70米的階梯金字塔型,而後將階梯缺角處填充鬆散的石材而成為“真金字塔”,且也有固定表面。
這裡主要的金字塔是紐塞拉、內弗爾卡拉及薩胡拉的三座金字塔,其中紐塞拉金字塔(Pyramid of Nyuserre)是最完整的金字塔,此處也是古埃及第五王朝的法老蘭尼弗雷夫(Pyramid of Raneferef)金字塔所在地。
美杜姆金字塔
美杜姆其中的一座美杜姆金字塔(Pyramid ofMeidum)是斯尼夫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創建人)的金字塔。
美杜姆金字塔的外部金字塔外殼在古代遭受了嚴重的崩塌,而現今只剩下內部核心結構仍屹立著,被旁邊已倒塌的金字塔外殼及沙石圍繞著。使它成為一座外表奇特的殘骸金字塔,其底下座落的山丘並不是自然的,事實上,這座碎石山就是當時外殼崩塌時形成的。
哈瓦拉的金字塔
哈瓦拉(Hawara)有一第十二王朝最後一位強而有力的法老阿蒙涅姆赫特三世(Amenemhat III)其一的金字塔,接近法雍綠洲,一般推測它與代赫舒爾(Dahshur)金字塔群中的黑金字塔(Black Pyramid)同為他所建,而哈瓦拉的金字塔則是他最後的歸宿。
拉罕的金字塔
拉罕(el-Lahun)有一薩努雷特二世的金字塔,是埃及最南的皇室金字塔,其建築師巧妙的利用12米高的天然石灰岩山當成建築基地核心,大量減少了建造時所需的工作。
階梯金字塔
吉薩的三座大金字塔並不是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年代最久遠的要數位於薩卡拉(Saqqara)的“階梯金字塔” (Step Pyramids)。
階梯金字塔建於第三王朝卓瑟王King Djoser (Zoser) 年代 (西元前2630 – 2611),高 62 米,共有六層。起初只是普通的石室墳墓 (mastaba),後來在上面一層層的加建而成今日的模樣。一個世紀後的埃及第四王朝開始,才發展為建造接近方錐體狀的陵墓,一直至前17世紀埃及第十八王朝興建最後一座方錐體法老陵墓止。
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一般是用泥磚砌成的巨大的長方形的墳堆。到第三王朝時,工程監督由卓瑟王的首席祭司大臣印和闐(Im-hotep) 主導下,以特殊的方式為卓瑟王建造墳墓。於是,印和闐祭司在人類歷史上,設計建造了第一座大型的石造建築。建築技術尚未臻至完善,有使用小型石塊填補,以及在接縫處填以木屑、沙礫等,彌補技術的不足。
他先用石塊砌成高約8米,邊長63米的墳堆,之後他又不斷改變計劃,將墳堆設計成重疊式一層接一層地往上加建,逐層縮小,由六個“馬斯塔巴”(Mastaba)平頂、長方形和外部呈斜坡面的建築疊成,一直加至第六層。後來,又把這龐然大物用精緻的白色石灰包起來。竣工時墳堆高達62米,底部東西長約121米,南北約109米,是埃及最早的六級梯形金字塔。卓瑟王就葬在這座金字塔底下深達28公尺的墓井。
“階梯金字塔”並非只有金字塔本身,而是圍牆所圍繞的複合式建築,整個建築面積南北長544米,東西寬277米,四周的石灰岩圍牆高10米。圍牆的東南角,是整個複合式建築的入口,包含14座假門、40根圓柱。包含正前方的一處大中庭,每年,卓瑟王必須在此舉行與公牛的競鬥。
現存開羅博物館的卓塞王的雕像,也是埃及雕刻史上較大型的等身石雕。呈現威嚴的法老象徵。雕像下方底座的象形文,史無前例地刻上了法老王本身以外的名諱,即“印和闐”。首席祭司印和闐,為卓塞王建築第一座金字塔,功不可沒,所以被刻進法老王雕像底座。
印和闐建築的階梯金字塔,寫下歷史,印和闐的成就,在埃及人心目中,則使他由“人”升格為“神”。
紅色金字塔、彎曲金字塔
達蘇爾(Dahshur)位於薩卡拉的最南端,這裡是金字塔發源地,真正的金字塔最早出現在第3王朝法老王胡尼(Huni)時期,胡尼開始在梅頓(Meidum)興建金字塔,由於技術不足並未成功,現只殘留骨架,並未開放參觀。
在階梯金字塔興建完成之後,是段重要的過渡期,留存於梅頓的二階式金字塔,企圖在階梯間的空隙填滿石塊造就角錐形金字塔,新的建築思考模式,促使催生出彎曲金字塔(Bend Pyramid)。
*彎曲金字塔
埃及第四王朝第一位法老斯尼夫魯(Snefru)在位時期,西元前2600年修建的彎曲金字塔,底部為邊長約189米的正方形,高約105米。
斯尼夫魯法老王不喜歡金字塔是階梯式的,又蓋起第二座金字塔,以55度的角度向上延伸,蓋到塔身在超過一半高度時,發現金字塔可能會坍塌,因此改變角度向內彎折成43.5度,因為金字塔四面看起來是彎曲的,被稱做“彎曲金字塔”。
它是僅存的表面平滑金字塔之一,2009年3月16日向遊人開放。
*紅色金字塔
紅色金字塔(Red Pyramid)是汲取失敗經驗再接再厲的成果。彎曲金字塔完工後,斯尼夫魯法老王不滿意,緊接著在北邊蓋出史上第一座方錐形金字塔,是埃及最古老的,真正的金字塔──紅色金字塔。它較吉薩的大金字塔差不多大小,高約 104.5 米,邊長約 220 米。
這座金字塔極為完美地矗立在沙漠中,仰角43度,高度僅次於古夫的大金字塔。這座金字塔由於使用紅色的石灰石,呈現淡紅色,故名之,但當初的名稱是“閃亮金字塔”。
迄今,2座金字塔仍屹立在達蘇爾,尤其紅色金字塔保存良好,內部以承材支撐的隔室毫無受損,斯尼夫魯法老王在短短60年之內,完成了由階梯金字塔跨越至三角錐形金字塔的挑戰,顯見強烈企圖心、自信與驚人的智慧。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約西元前2670年)的墓室。在古埃及,每位法老從登基之日起,即著手為自己修築陵墓,以求死後超度為神。
在這3座金字塔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它是一座幾乎實心的巨石體,胡夫金字塔高度為146.59米,底邊長度為230米,是由250多萬塊巨石壘砌而成的。外層石塊約115000塊,平均每塊重2.5噸,而大的甚至超過15噸。假如把這些石塊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塊,把它們沿赤道排成一行,長度相當於赤道周長的三分之二。
距今4700年前,隨著歲月流逝,今天胡夫金字塔已經不復當年雄姿,塔高度僅為136.5米,而底邊由於塔外層石灰石脫落,長度減短為220米。最初鋪蓋金字塔的外層磨光的灰白色石灰石塊幾乎全部消失。如今見到的是下面淡黃色的石灰大石塊,顯露出其內部結構。
胡夫大金字塔,傾角為51度52分。塔底面呈正方形,占地5.29萬平方米。整個金字塔建築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約52900平方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
金字塔的旁邊還有一些皇族和貴族的小小的金字塔和長方形台式陵墓。
卡夫拉金字塔
卡夫拉金字塔高143.5米是埃及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約西元前2575年至西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卡夫拉的陵墓。舉世聞名的獅身人面像緊挨著卡夫拉金字塔,據傳人面是卡夫拉的模擬雕像。
長期以來,由於該金字塔內的濕度大、通風差,墓室內部的牆壁出現裂縫。1992年,卡夫拉金字塔又經歷了一次5.4級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損壞。此後經過兩年多的全面修繕,於2001年7月重新開放。
孟卡拉金字塔
法老王卡夫拉的繼位者孟卡拉(Menkhaure),同樣地在基沙興建金字塔,孟卡拉拉金字塔比前述二座小的多。建於西元前2600年左右。當時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時期。底部邊長只有108米,高度也只有67米,實際體積僅及胡夫金字塔十分之一。
孟卡拉金字塔最下面的十六層石塊,是紅色的玄武岩覆面石,建於十二世紀,至今猶在,其硬度連鐵器也難在表面造成刮痕,而且石塊與石塊之間就像完整的一塊一樣,結合得非常緊密。孟卡拉金字塔金字塔最多23―26萬塊 。所用的石塊較重,雕鑿較粗糙,而且內部結構也較為紛亂,可能在倉促下建成的。
此金字塔的入口位於北面,離地面有一段距離。進入後同樣是一條呈26度的下行斜坡,直通陰暗的地下深處。通道內的部分地方,呈長方形,通過時必須要彎腰才能走過。
吉薩金字塔建築布局的傳說
吉薩的三座金字塔的坐落位置是:按照獵戶座的腰帶(The Belt of Orion)排列,而星河和尼羅河的位置分布也全對稱。獵戶座對埃及人有重要意義的,因為他們相信神是住在獵戶座,亦即天堂所在。
西元前2500年,四條坑道分別指向當時正在穿越子午線的四顆特殊恆星。分別對正小熊星座的第二顆星“帝星”、大犬座最亮的第一顆星“天狼星”、“北極星”及天龍座第一星“右極星”。坑道與恆星對應關係,因橫行緯度不斷在變而相對結束,只有一個世紀左右。這個現象是天文學中的“歲差數”(precession)。
天狼星是一顆不尋常的星星,它具有雙重星球系統的身分:天狼星A便是我們看到的部分。另外還有天狼星B,圍繞在天狼星A的周圍,但因體積小,無法以肉眼看到。
一直到1862年,美國天文學家艾爾文?克拉克(Alvin Clark)用當時最大、最新的天體望遠鏡,才發現了它的存在。這是西方人第一次看到天狼星B。然而,古埃及人卻早已具備了天狼星為雙重星球系統的知識。
無所不在的金字塔(9):非洲(下)
意文
【正見網2011年07月25日】
環繞著胡夫金字塔的神秘謎團話題從來不曾間斷,有關金字塔神奇力量,尤其引人入勝。
有學者們堅信金字塔是有意識地隱藏著含義。從其結構、各部分比例、尺寸、布局,都宣示著重大的意義。後來學者們逐步揭示出的的含義不僅與科學知識有關,且也與世界歷史、天文有關,甚至與預言有關。
有關胡夫金字塔的神秘“金字塔能”
胡夫金字塔獨特的正四角錐體結構,其內部空間是一個很好的和諧共振腔體。來自宇宙的各種射線,人為的電磁波在其內部空間和諧共振,結合匯聚的地磁力,形成一個內部能量場。
1930年超自然科學法國人安東尼.博維(Antoine Bovis)發現在金字塔形的構造物內,產生著一種無形的、特殊的能量,稱之為“金字塔能”。這種無形的特殊能量,能使在塔高三分之一的地方,動物屍體變成了木乃伊,食物不易腐爛,刀片保持鋒利,鮮花能常Z圓恍唬?鵲取?p>胡夫金字塔內部的能量場顯現阻礙自然進程的現象,這是自然進程的氧化作用延緩,逆向的還原作用增強。它可以使金屬晶體由無序排列又回歸到原先的有規則排列。可以使人體快速消除疲勞,增強自身免疫力,促進組織細胞自愈。也可讓微生物抑制繁殖。
埃及科學家海利也做了─個實驗,他把萊豆籽放進金字塔後,同一般萊豆籽相比,出苗要長4倍,葉綠素也多4倍。
l963年,俄克拉何馬大學的生物學家們斷定∶已經死了幾千年的埃及公主梅納。她詡詡如生的軀體上的皮膚細胞,仍具有生命力。
美國加州大學科研人員考察。進入塔內後發現,所攜帶的各種電子儀器幾乎都失靈。有人試圖通過X光透視大金字塔的內部構造,卻根本無法得到影像。
最使人毛骨悚然的是埃及考古學家馬蘇博士的宣布∶當他經過4個月的發掘,在帝王谷下27英尺的地方打開一座古墓石門的時候,一隻大灰貓,披著滿身塵土,拱起背,嘶嘶地叫,兇猛地向人撲來。幾個小時以後,貓在實驗室裡去世了,然而,它忠實地守衛其主人4000年。
胡夫金字塔之謎
胡夫金字塔幾個精確顯示的數字,以及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一直以來使考古學家、及各類專家都迷惑不解。
(一)
胡夫金字塔各部分的尺寸在塔學家們看來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1、金字塔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
2、金字塔塔高×l0億=地球到太陽的距離(1.5億公裡)
3、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積
4、金字塔底周長∶塔高=圓圍∶半徑
5、金字塔底周長x2=赤道的時分度
6、金字塔底周長÷(塔高×2)=圓周率(∏=.3.l4l59)
7、高度的平方,約為21520米,側面積為21481平方米,這兩數字幾乎相等。
8、大金字塔的底面周長230.36米,為362.31庫比特(古埃及一種度量單位),這個數位與一年的天數相近。
9、內部的直角三角型廳室,各邊比率為3:4:5,體現了勾股定率的數值。
10、把一個小數點放在塔底周長36524英寸第三個數字後面,即365.24,這是太陽曆一年的天數。
11、用塔底周長36524除以4,得出913l這個數字,正好是金字塔塔基的邊長(英寸)。
12、用塔底周長36524乘以5,得出182620,而這正是古埃及和希伯萊使用的腕尺長度(約等於18.26英寸,自肘至中指尖的長度)。
13、塔高137.18米,塔基邊長230米。塔底周長36524英寸 (約1公裡)。
14、用塔基的邊長9131除以25,又得到365.24這個數字,即公曆一年的天數。
15、金字塔四邊邊長互相誤差率不到1%。
16、金字塔中還顯示恆星年(比太陽曆一年長約20分鐘)和近點年(365天6小時13分53秒,比恆星年長約5分鐘)。
17、6000年之久的春分、秋分之間的歲差也通過度量單位表示了出來,而現代天文學知道這個差別只有約400年歷史。
18、金字塔的通道系統是一種天文年表或時間之鐘,為6000年的歷史划上了一條連續線:以1000個太陽為單位,以塔上的1英寸代表太陽曆的一年,表示出了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1000年、公元年、公元1002年以及公元2001年秋分的時間。一系列年時值在5000年時間內沒有任何兩年相同。
(二)
吉薩三大金字塔的排列和獵戶座中三粒腰帶星的排列有著特殊的關係。利用計算機仿真回到公元前10500年,天上跨越子午線的獵戶座三粒腰帶星的排列和地上吉薩三大金字塔排列格局相同,而天上的星河和地上的尼羅河的位置分布也全對稱。這天地相互對應的關係並非巧合。
(三)
延長在底面中央的縱平分線,就是地球的子平線,這條線正好把地球的大陸和海洋平分成相等的兩半。金字塔的塔基正位於地球各大陸引力中心。
(四)
胡夫金字塔的尺寸與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極其相似。因此推斷古埃及人就已計算出地球的扁率。
(五)
胡夫金字塔底面正方形的對角線延長,恰好能將尼羅河口三角洲包括在內,而延伸正方形的縱平分線,則正好把尼羅河口三角洲平分。
(六)
地球兩極的軸心位置每天都有變化,但是,經過25827年的周期,它又會回到原來的位置,而金字塔的對角線之和,正好是25826.6這個奇怪的數字。
(七)
現代建築的一大難題“正直角技術”古建築大師們遊刃有餘應用於金字塔的轉角建構上,誤差值只有“2秒之微”。
(八)
金字塔雖不是建造在正北緯30度在線,卻也在非常接近的29度58分51秒。
(九)
金字塔內部結構極為複雜和神奇,並飾以雕刻、繪畫等。墓室和甬道裡十分黑暗,精緻的藝術作品需要在光線下才可能進行,可是,現代科學家對墓室和甬道裡積存了5000多年的灰塵進行仔細科學化驗和分析,結果證明:灰塵裡沒有任何黑煙和煙油的微粒,沒有發現一絲一毫使用過火炬或油燈的痕跡。
(十)
金字塔獨特的造型,使凌厲的沙漠風勢沿著塔的斜面或梭角上升,塔的受風面由下而上,越來越小,在到達塔頂的時候,塔的受風面趨近於零,把風的破壞力化解到最小程度。
(十一)
金字塔塔基正好處磁力線中心,隨著磁力線的運動而運動,隨著地球的運動而運動,因此,它所承受的振幅極其微弱,地震對它的影響不大。
(十二)
金字塔的高與底部周長的比率恰好是 1 /2π。許多金字塔都採用的51°52’這個特殊仰角。52度角,方錐體的形,與磁力線同步運動的位,是金字塔穩定之謎。
誤差數字286
金字塔周長的設計長度為286英寸,而實際上為286.1英寸。整個通道和墓室結構的中軸線與金字塔的中軸線相差286英寸。這是偶然的疏忽、或是難免的誤差嗎?
學者將1英寸的長度作為一年的時間單位,再將度量、天文和數學資料連同著名的“誤差數字286”放在一起,進行綜合分析,解開了金字塔墓道系統的奧秘:
大金字塔的人口通道象徵從建造金字塔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間,即公元前2615年到公元前1486年。
第一上升通道象徵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公元前1486年到公元七世紀4月,即耶穌蒙難的時間。第一上升通道終端的日期是公元30年4月7日,星期五,是耶穌蒙難日。通往王后墓室的水平通道。象徵猶太人拒絕耶穌、耶穌蒙難日以及耶穌的犧牲。
第二上升通道,即大走廊,又被稱為“光明的真理大廳”。象徵基督教的傳播。據計算,這個走廊標誌的日期是公元七世紀4月到1914年8月4日和5日,當時英國宣布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低通道象徵1914年8月4日和5日到1918年11月11日這4年多一點的時間,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間,而11月11日後來成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停戰紀念日。
前廳又稱“三重掩蔽廳”,象徵著1918年11月11日到1928年5月29日。傾斜的低通道在這裡變成了垂直方向。戰爭浩劫後約有10年的暫時緩和期。
第二低通道代表1928年5月29日到1936年9月15日和16日,象徵“最後磨難”。這顯然與世界範圍的經濟蕭條和局部戰爭相吻合。
1926年9月中旬這個時間,與《聖經.舊約》中的年表相符,作為以色列入最後磨難的終點。
這個時代的文明將會在公元1588年至公元2045年之間繁榮發展。
瑪沙姆.亞當斯在研究埃及《死亡書》時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現代天文學的日期與古埃及金字塔通道和走廊的設置竟然互相吻合。
誰能相信,這一系列的數據,僅是偶然的巧合?
金字塔學家堅持認為,這正是古代的金字塔的設計者和建設者們渴望傳給未來一代人的東西,金字塔就是留給後代的遺言。
救世主的降臨
有學者們認為金字塔的建築者們向後世的人預言了關於救世主的降臨。
約在耶穌誕生前2000年的古埃及時代,希伯萊人在出埃及之前就曾盼望過救主。古埃及流傳著一則古老預言,認為人類的救世主將降臨世界。預言與後來的《聖經新約》相符。4500年前古埃及人即已知耶穌出世的目的、殉難的方式、最後的晚餐以及生活和教誨的大量細節。
金字塔學家甚至認為,連《聖經舊約》中關於救世主來臨的內容也與金字塔有關。
《舊約.以賽亞書》中的兩段話被認為是把金字塔作為救主臨世的象徵的證明:
“到那天,埃及土地中央將有獻給上帝的祭壇,在埃及邊界上將有一根獻給上帝的石柱。它們是上帝出現在埃及的象徵。”
“當那裡的人受到壓迫,向上中高喊求救時,上帝將會派一位偉大的救主,他將拯救他們。”(《以賽亞書》第19章第19節到第20節)。
胡夫金字塔被譽為“用石頭製成的《聖經》”,體現著救主臨世的信息和預言的紀念碑。
誰建造了胡夫金字塔
史學家們一般認為金字塔與法老的墓葬有著密切的關係。然而,在西元八二○年,由開羅回教總督阿爾瑪門(Caliph Al-Ma\’mun)率領,首度挖出通道進入胡夫金字塔,看到的景象是連一件陪葬品、珠寶、雕像都沒有,甚至連碎片都找不到,只有一口空空的、無上蓋的箱狀石盒,牆壁也毫無裝飾文字。
而埃及人為了紀念與稱頌法老王,向來將王墓內部裝飾的極為華麗,並擺設豐富的陪葬品。如此看來,樸素的胡夫金字塔可能不是法老王的墳墓,甚至可能毫無關係,存在著其它的可能性。
有“現代古埃及學之父”之稱的法蘭西斯.強波林(Jean-Francois Champollion)認為建造金字塔的人在智慧上是屬於巨人型的,他說:“他們的想法有若身長一百英尺的巨人一樣高人一等。”
種種證據顯示埃及人並無法造出胡夫金字塔,沒有確鑿無疑、雄辯有力的證據可證明,是誰、建造了哪一座金字塔,什麼時候建造的,為了什麼目的,什麼工法如何建造的,以使正統派的“唯陵墓論”立於不敗之地。
許多令人驚異的謎、所謂高科技的現代科學都無法解釋的謎團,許多結論紛紛歸結到胡夫金字塔是外星人所造,如此才能合理化這一些不解之謎。
是不是可能是由有著巨人般智慧或身材的史前文明的人類所造的呢?
近年來不斷發現的巨人遺骸
世界各個民族的傳說或神話中,巨人幾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十八世紀以後,這類傳說漸漸地消失,然而,一些關於巨人的考古發現,不禁讓人重新思考,“傳說”是否僅僅是傳說?
1850年,掘開美國中西部許多大土堆,發現有許多遺骸身高都超過2米,他們大多都有兩排牙齒,有些有6根手指和6個腳趾。
1950年末,土耳其山谷地區發現了許多的巨大骨頭化石,經調查證實與人骨頭十分近似,只是比例出奇的大,其中大腿骨化石,長達120厘米。依照這個比例推算,這個人的身高是有5米的巨人。
1911年,美國內華達州垂髮鎮一些礦工來到垂髮洞挖掘鳥糞之後,竟發現了一具巨大的木乃伊,身高達2.2米,紅色頭髮。
1986年底,墨西哥城東部發現一個完整的巨人頭顱骨,以及巨人使用過的石殘片等遺物,那塊頭顱骨高寬各50厘米和25厘米,犬牙比現代人大2.5倍,估計身高在3.5至5米之間。
據泰國《旅行導報》2005年6月2日報導,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讓遠古巨人浮出水面,一具身高3.1米的遠古巨人遺體在泰國PP島被發現。
據俄國《真理報》2005年12月1日報導,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附近發現巨人墓穴,該墳墓長約6米,寬約1.8米。在敘利亞其它地方也有許多巨人的墳墓,其中之一據稱墳墓中的巨人有7.5米高。由於當地人出於宗教等原因的反對,所以考察工作很艱難。
19世紀末,在馬來半島沙勞越的密林中發現了一些巨大的木棒,這些木棒長達2.5-9米,一根木棒幾個人都拿不起來,據說是巨人使用的工具。
近年,一個瑪雅考古史上最重大的發現,在位於秘魯北部海岸的一座巨型金字塔內發現了3座充滿大量神秘文物的古墓。讓人震驚的是,在3座古墓裡發現了3具巨人的骨架。身長都在2.8米以上,而普通的當地男性身高平均僅為1.49米。
……
近年各國這一些巨人的發現,是否與各地區都有巨型金字塔的建築,有著密切的關係呢?
其實,在法輪大法經文《北美巡迴講法》中說到:
“那麼講到這兒呢我就揭示兩個歷史上的迷。人類解不開金字塔怎麼造的。那麼大的石頭人怎麼搬運哪?五米高的幾個人搬運,就像今天的人移動一塊大石是一樣的。造那個金字塔,五米高的人就像我們今天造大樓是一樣的。”
《轉法輪(卷二)》關於古埃及金字塔的揭示:
“它實際上是一種史前文化,沉積到海底下去了。後來地球發生變化,多次大陸板塊更換,它又上來了。後來,這個地區繁衍出新的居民,逐漸認識到它的功效,在裡邊可以長期保存東西。那麼,他就把人的屍體搬到裡邊去了。金字塔不是他們造的,埃及人發現了它,利用了它。後來埃及人也仿造了一些小的金字塔,所以搞的科學家也不清楚了。”
《紐約法會講法》中有更精闢的解析:
“我們發現,人在這個地球上,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留下來不同時期的文明。古埃及的金字塔,現代人都說是埃及人造的。它跟現在的埃及人根本就沒有關係。就是人、民族對自己的歷史認識都是錯的。金字塔與埃及人根本就沒有關係。在史前那麼一次文明當中造的,後來在一次大陸變更中那個金字塔沉到水裡邊去了。在第二次文明將要出現造就新大陸的時候,它又從水底升上來了。那批人早就不存在了,後來又有了現在的埃及人。埃及人發現了這種金字塔的功能之後,又造出了一些小的這樣的金字塔。發現它裡邊放上棺材挺好,他就把它放上棺材。有新造的,有老的。弄的現在人他也無法弄清到底是什麼時期的了,歷史都被搞亂了。”
是否為你破了謎呢?
有關法輪大法著作請參閱網址: http://www.falundafa.org
無所不在的金字塔(10):美洲・瑪雅金字塔(一)墨西哥
意文
【正見網2011年07月26日】
好萊塢大片《2012》引起世人對世界末日的關注。瑪雅預言以及有關瑪雅文化的一切,再度引起人們的熱烈目光。
瑪雅文明約形成於西元前2500年,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巴西、貝里斯以及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西部地區。其中墨西哥這個國度,印第安人在此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奧爾梅克(Olmecs)文化、瑪雅(Maya)文化、阿茲特克(Aztec)文化,多種文明交融形成獨特的墨西哥古文明。
隨著15世紀西班牙入侵,給瑪雅文明帶來了滅頂之災,不肯屈服的瑪雅人展開了長達百餘年的游擊戰,直到1697年,最後一個瑪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飛煙滅。
馬雅人在天文、曆法、數學、藝術等多方面皆展示出他們的高度文明,被後來的歐洲人比喻為“美洲的希臘”,令現代人也為之讚嘆,我們將焦點鎖定在瑪雅幾座著名的金字塔上。
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踏上美洲古老神奇的大陸時發現,這裡的熱帶叢林中隱藏著成千上萬座金字塔,以及環繞金字塔的城鎮、神廟,泥土中也埋藏著其它各類建築物。當哥倫布詢問當地土著印第安人是誰建造了這些金字塔時,竟無一人知曉。
居住於此的人們,在西元前7世紀到西元15世紀間,相繼建造大、小金字塔不下10萬座。此後500多年間,考古學家對美洲開展了大量的考古發掘工作,大量的史前文明遺蹟被發掘,將美洲金字塔的廬山真面目展現給世人。經過長期考證已找到了部分答案。但有一些至今仍為不解之謎。
中美洲各國在近35萬平方公裡的熱帶森林和灌木密叢中,隱藏散布著金字塔,綻放絢麗多姿色彩,是美洲古文明的建築藝術寶庫。僅墨西哥境內的金字塔就有近萬座。
與埃及金字塔不同,尤卡坦半島(Peninsula of Yucatan)上聳立的金字塔,它的功用不僅僅是國王的墳墓,更像一個祭壇。
瑪雅金字塔的天文方位計算比埃及金字塔更為精確:例如金字塔的設計建造者,可以將天狼星的光線經過南牆上的氣流通道,直射到長眠於上面廳堂中的法老頭部;北極星的光線通過北牆的氣流通道,徑直射進下面的廳堂。
特奧蒂瓦坎古城日月金字塔
以金字塔為中心結構的城市建築,使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享有“眾神之城”的美稱。
城中有一條縱貫南北,全長4公裡、寬45米的寬闊大道,被稱為“黃泉大道”。西元10世紀時最先來到這裡的阿茲特克人,沿著這條大道入城時,發現全城空無一人,大道兩旁的建築都是眾神的墳墓,於是就給起了這個名字。
1974年在墨西哥召開的國際美州人大會上,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頓的人聲稱,他在特奧蒂瓦坎找到了一個適合其所有建築和街道的測量單位。經電腦計算,該單位長度為1.059米。例如特奧蒂瓦坎的羽蛇廟、月亮金字塔和太陽金字塔的高度分別是21、42、63個單位,其比例為1:2:3。哈列斯頓用單位測量遺址發現“黃泉大道”上這些遺蹟的各個距離,恰好表示著太陽系行星的軌道資料。
如果說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難以令人信服。“黃泉大道”顯然是根據太陽系模型建造的,古城的設計者早了解整個太陽系的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軌道運行情況。然而,人類1781年才發現天王星,1845年才發現海王星,1930年發現冥王星。那麼在史前時代,建造者如何能知道這一切呢?
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是特奧蒂瓦坎古城遺蹟核心巨大複合體的一部分。塔掩映在茂盛的灌木矮竹之間。當地的印第安人將兩座金字塔稱為日月金字塔(Teotihuacan)。
“太陽金字塔”(Pyramid of sun)
位於黃泉大道中段的東側,也位於月亮金字塔(Pyramid of the Moon)與被稱為“The Ciudadela”的小型金字塔之間,塞羅戈多山(Cerro Gordo)附近,是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最大的建築。
三座金字塔基本上處於一條直線上,旁邊又有著許多小金塔和較低的建築物相護。這使得巍然矗立於中央的太陽金字塔顯得更加醒目和雄偉。
太陽金字塔大約建於西元2世紀,呈梯形,坐東朝西,內部以250萬噸泥土和沙石堆建而成,表面飾以琢磨過的平滑的巨大的紅色火山岩。金字塔的底部700尺見方,高65米,南北長222米,東西寬225米,總體積約為120萬立方米。四個坡面從底部到頂端共有5層,正面共有236級台階,塔的四面都有階梯直達頂部,階梯最寬處為17米,台階較為陡峭,從下仰望,層層階梯,漸漸收窄,仿佛無盡頭。
金字塔的四面正對東南西北正方向,中午太陽的光芒直射塔頂,傍晚太陽正好在它的西邊落山。
當時的特奧蒂瓦坎人並沒有掌握鐵制工具,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並不規則,大多呈深褐色、土黃黑的,所以整個金字塔呈現出渾厚深沉的暗色調。
太陽金字塔,將來自兩千英裡外的巴西的雲母片,藏在岩石層之間是做什麼用呢?至今仍無法解答。
金字塔表面先前塗抹著石灰,上面有鮮艷的壁畫,幾經千年風雨,壁畫已剝落殆盡。頂部原有座10米高的太陽廟,現已完全毀壞。古代阿茲特克人就曾用它來祭奠太陽神,並將太陽金字塔稱為“太奧卡利神廟”。
太陽金字塔廣場北端有座華麗的太陽宮,是太陽金字塔最高祭司的宮殿。宮殿內的壁畫色彩鮮艷。是古城遺蹟中迄今發現的最精美的壁畫之一。
The Ciudadela的小型金字塔
近年來有天文學家提出新觀點認為: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的坐向跟銀河系的星象座標有著某種微妙關係。
太陽金字塔是稍微偏向4月29日與8月12日這兩天的日落水準點的西北邊,這兩天對於占卜歷年,8月12日這一天是重要的,因為它標誌著瑪雅長期積日制曆法的起始。許多重要的天文占星活動可以在金字塔這地點觀測到。
與月亮金字塔相同,太陽金字塔原來同樣是四級結構,卻因在修復時興之所致,在原來的第4、5層中嵌入了新的一層,使之變得不倫不類、面目全非。
考古學家於1971年發現,塔的地基底下是個天然溶洞,通向金字塔內的地下通道。通道高有7英尺,向東延伸300多英尺,即可抵達金字塔的幾何中心點,此變得別有洞天,狀若四葉草。每片葉子就是一間內室,四個密室裡發現不少古代祭祀文物,但沒有棺槨。而是一個祭神的場所。
在金字塔內部,有一個繁複的排水系統設施,由許多相互連接的石雕水管組成。
正是這個排水系統讓考古學家們迷惑不解,因金字塔內部沒有水源。但完整的排水系統卻明示在修建金字塔的時期必然有豐沛的水流。而在黃泉大道上的北邊,沿路裝設有一座座水閘和隔離牆,這也說明這條大道曾經有過水的流通。專司技術預測的工程專家阿弗列德.史雷默(Alfred E Schlemmer)在研究中也特別指出了這座古城的儲水和地震預測功能。
月亮金字塔(Pyramid of Moon)
月亮金字塔與太陽金字塔遙遙相望,它與太陽金字塔的建築樣式差不多,只是規模較小,尚不足一半,由於建在比太陽金字塔更高的地基上,因此兩塔頂端的高度處同一水準。
月亮金字塔是古代托爾特克(Toltec)人建造的,是用來祭祀月亮神的聖殿。月亮金字塔比太陽金字塔晚建約200年,坐北朝南,塔體38萬立方米,塔高只有46米,四層塔形式。200多級的階梯直通頂端,每一步梯級傾斜角度都不一樣,外部疊砌的石塊上繪有色彩斑斕、帶羽毛項圈的蛇頭和用玉米芯組成的象徵雨神的壁畫,月亮金字塔廣場從南到北共204.5米,由東往西137米,寬闊廣場可容納上萬人。廣場中央是一座四方形的祭台,建築講究對稱,感覺寬廣宏偉。特奧蒂瓦坎古城重要的宗教儀式都在這裡舉行。
月亮金字塔約由100萬噸泥、石組成,兩座金字塔的總重量相加達350萬噸,如此數量龐大的建築材料,據學者們推算,最少要有15000名工人連續不斷地用3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建設。
墨西哥的科學家們試圖用最先進的介子探測器在特奧蒂瓦坎太陽金字塔內部拍攝透視圖,以解開千年謎團。但不論如何,特奧蒂瓦坎遺址精湛的壁畫、雕刻和彩繪陶器都是墨西哥古印第安文化的瑰寶。
帕倫克:銘記神廟金字塔
墨西哥南部與瓜地馬拉相接壤的帕倫克(Palenque),9世紀以前這也是一座繁華城市。據說,帕倫克遺蹟有500座建築,目前被挖掘出來的只有34座。
碑銘神廟金字塔塔高10層,每層都有石級階梯相連,最底層的石梯為九級,其餘各層石梯都是七級。金字塔頂部平台有一座祭祀神靈的碑銘神廟。神廟牆上雕刻著象形文字,走廊四壁布滿精巧浮雕和神奇繪畫。大殿中央有一個螺旋形的石台級,可通到金字塔底部。
墨西哥考古學家於1952年在塔內,發現是古代帕倫克國王巴卡爾的拱頂陵墓。地穴的拱頂由6根石橫樑支撐。這是第一座發現有墓室的美洲金字塔,豐富了人們對美洲金字塔的認識。
墓室中央置放一具長3米、寬2米,用一大石塊鑿空而成的石棺。石棺上,覆蓋著一塊5噸重的棺蓋,在這塊平滑堅硬的石板上雕刻著美好的圖案花紋。墓室的牆壁上雕刻了九座神像守護著石棺。
開啟石棺。國王巴卡爾的屍體仰臥在棺內,臉上戴著精工製作的鑲嵌玉片面具,兩手掌裡各握著1顆玉珠,嘴裡還含著1顆,以示復活的象徵。屍體全身衣著華麗,並佩戴項鍊、串珠、指環等珠寶玉片的裝飾品。
墳室中一塊華麗雕刻的巨型石灰岩板,約有3.65米長、2.13米寬,30厘米厚,5噸重。對石板上的文字進行破譯解讀後發現,該金字塔原葬有巴卡爾國王,長1.8米,男性,死於西元750年,正是瑪雅文明的巔峰時期。
據墨西哥歷史考古學者考證,這座碑銘神廟金字塔是巴卡爾(Pacal)國王出生後不久就開始建造的,用了幾十年時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見它是瑪雅古典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祭祀中心之一,也是拉丁美洲洲王室陵墓的珍貴文物。
瑪雅人在金字塔中的遊戲規則到底是什麼?是一種數位遊戲嗎?
金字塔外面的69層台階,神殿中的620件碑銘也意味著是瑪雅人的260日天文曆法呢?2數字相加(620-260=360),是否也與360這個瑪雅人曆法系統中的基本數字有關?
墓室內部樓梯的第一層有26個台階,第二層有22個,再加上墳墓裡面的4個(22+4=26),都代表太陽赤道磁場的26天旋轉周期。
國王項鍊的中間一層有37顆珠子,代表的是太陽的極地磁場在白天的旋轉周期。
……
瑪雅人使用一串數字,把他們對太陽的認識,神秘資訊編成密碼,隱藏在他們的建築當中。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