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拉德爾菲走廊(Philadelphi Corridor),也稱費城走廊,是位於加沙與埃及接壤處的一片狹長地帶,由灌木叢和沙丘組成,並已成為以色列和哈馬斯停火及人質談判的主要障礙。
該走廊全長8.6英里,部分地區寬僅100碼,包含了加沙唯一不受以色列控制的出入口——拉法口岸(Rafah Border Crossing)。在5月以色列軍隊完全占領之前,拉法口岸曾是加沙的唯一對外窗口。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表示,以色列必須控制菲拉德爾菲走廊,以防止哈馬斯通過地下隧道走私武器,並確保哈馬斯無法再發動類似去年10月7日的恐怖襲擊。然而,以色列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Yoav Gallant)和其他許多以色列人認為,以色列應該放棄這條通道,以便達成協議,解救約100名被扣押在加沙的人質,其中約三分之一可能已死亡。
上週末,以色列找到了六名人質的屍體,軍方指稱這些人質在以軍進逼時被哈馬斯殺害。有關菲拉德爾菲走廊的爭論激化,批評人士認為這些人質本可根據停火協議安全返回,並指責內塔尼亞胡破壞停火會談。
哈馬斯要求以色列全面撤軍,並稱內塔尼亞胡提出控制菲拉德爾菲走廊的要求是為了破壞會談。內塔尼亞胡將未能達成協議歸咎於哈馬斯,並強調以色列對該走廊的需求由來已久。
以色列稱,哈馬斯利用邊界下方的隧道走私武器,去年10月7日部署了這些武器形成軍事威脅。自從以色列奪取走廊以來,已經發現並摧毀了數十條隧道。
在9月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內塔尼亞胡展示了一張武器從邊境另一側流入加沙的地圖,稱該走廊為哈馬斯提供了「氧氣」。
埃及一直是以哈之間的調停人,反對以色列在加沙邊境的任何存在,認為這將威脅埃及和以色列之間的和平條約。埃及在9月3日發表聲明,駁斥內塔尼亞胡的指控,稱其誤導以色列公眾。
埃及表示,早已摧毀邊界埃及一側的隧道並設立軍事緩衝區,以防止走私。
以色列媒體援引匿名安全官員的話抨擊內塔尼亞胡,稱菲拉德爾菲走廊對以色列安全不重要,不應因此阻礙人質歸還協議的達成。部分人建議由國際部隊在邊境巡邏,或使用遠程傳感器監控。
據匿名的以色列官員透露,在上週的安全內閣會議上,加蘭特指責內塔尼亞胡過於注重邊境安全,而忽視了人質的生命。隨後的投票表決中,加蘭特成為唯一反對維持控制走廊的人,他之後一直呼籲政府改變決策。
人質家屬已經發起了數月的大規模抗議,呼籲內塔尼亞胡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並歸還他們的親人。上週末,隨著包括以色列裔美國人在內的六名人質遇害,抗議活動達到高潮。
內塔尼亞胡的支持者認為,放棄菲拉德爾菲走廊將是對哈馬斯殺害人質的獎勵,只有強大的軍事壓力才能擊敗哈馬斯,解救人質,並保障以色列的長期安全。
巴勒斯坦人認為,以色列在加沙的任何存在都屬於軍事占領,這可能導致衝突持續。
自2007年哈馬斯奪取加沙控制權以來,埃及和以色列開始對加沙實施封鎖,但拉法口岸一直是加沙的生命線。戰爭期間,這裡也是醫療疏散和人道主義援助的主要進出口。
以色列在1967年中東戰爭中占領加沙、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希望在這些領土上建立國家。2005年,以色列從加沙撤出,但繼續控制加沙的領空、海岸線及除拉法外的所有邊境。
哈馬斯堅決反對以色列在加沙的任何存在,包括菲拉德爾菲走廊和內扎里姆走廊。以色列則堅稱需要這些走廊來阻止哈馬斯武裝分子進入。
以色列否認其要求是新提出的,稱其要求已經澄清喬‧拜登總統在5月31日演講中同意的提議。以色列指控哈馬斯提出不可接受的要求,阻礙協議達成,並稱哈馬斯不惜以殺害人質為手段。
拜登在週一的講話中指責內塔尼亞胡在停火方面做得不夠,但沒有詳細說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