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万物皆浮云,唯有快乐真
《列子》记载:孔子带领众弟子云游泰山,见一衣衫褴褛老者在田间捡拾别人收割后遗留下来的麦穗,且歌且行。
孔子使子贡上前搭话,子贡说:“老先生少年时懒惰没有作为,长大后又不争取时间,如今老了,你无妻无子,又死期将近,还有什么事情值得老先生快乐到拾麦穗时边走边唱呢?”
老者说:“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乍一看,这个老人实在是世俗里的懒汉,甚至是大街上背着布袋要饭的流浪汉。
细想想,老者的话里大有深意,“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年少懒惰,长大还懒,所以才能长寿。
放眼今天,各大城市那些年轻有为,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正当人生壮年,却一个个死在加班的电脑桌上,医学界称这是“过劳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想想拾麦穗的老者,再看看“拿命换钱”的我们,到底是谁傻啊?
老人还说:“正因为我无妻无子,这个世上没有让我牵挂留恋的东西,我就要死了,我才能快乐啊?”
人人怕死,到底是怕死后那个未知的世界,还是怕放不下的东西太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父母妻儿当然值得我们牵挂,可是也许放不下的更是那些毕生心血换来的房子,车子,票子。
拾麦穗的老人临死了,还能快乐的唱歌,就是因为他没有挂碍,佛说“无挂碍者无恐怖”,一理相通也。
人来这世上走一遭儿,除了经历,什么都带不走,世间万物皆不属于自己,也不属于任何人,荣华富贵,名利权势都是过眼烟云,唯有“快乐”二字为真。
三、生无所息,累并快乐是寻常
只是,人生在世,真正看得开的能有几人?发愤图强,争名逐利,都是累身之物。
《列子》记载:子贡学习学得累了,他向老师孔子请假,想休息休息。
孔子说:“生无所息。”
子贡说:“那么说我就没有休息的地方了吗?”
孔子说:“有焉耳。望其圹,睪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的。你看那墓穴,高高大大的,像是土丘,又像炊器,中间空空又与外界隔绝,就知道能够在那里休息了。”
有句话说:“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有一个小女孩也和子贡一样抱怨学习太累了,她妈妈带她来到一条河边,小女孩看到河里的鱼有的奋力向上游游动;有的轻松地向下游游去。
妈妈说:“你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向下游游去的鱼都是死鱼,河里的鱼不能生活在下游的海里,它们只有拼命游动,才不会被河水冲入大海。只有那些已经死掉的鱼才会顺流而下。”
这就是所谓的“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
人只要活着,就会累,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累,说明我们在上坡的路上,坚持住,山顶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什么时候才能休息?哪里才能休息?唯有死亡,唯有坟墓!
如此说来,还是累并快乐着吧!
發佈留言